《梦想变形记》不想让一个留守儿童梦想落下的乡村教师真心倾述!
2016/10/26 16:01:46

 

怀揣着儿时走出大山的梦想,

短短的五天深圳旅行,

体验曾经努力的目标,

和向往的城市生活。

台铃的这次机会,让她也长了很多见识,让孩子们也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爱。

孩子们见到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吃着以前没吃过的东西,

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懂事了许多。

可同时她陷入了沉思,

在城市的映衬下,

映射出生活中的我们,

好像老天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她是马鞍小学的一位人民教师,

至2012年任教以来已有3年半,

在此期间的所见所闻让她颇为感触。 

这里山高路险、地贫田薄,马鞍小学坐落在离毕节城七八十里的小山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破旧的书桌和拥挤的教室,对这样一群留守儿童来说,仅仅是冰山一角。

没有爸爸妈妈的深夜,他们正在忍受着酸楚,常人无法想象。有的孩子或父母离婚,或父死母嫁,或母亲死去父亲常年不在家,照顾他们的都是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这造就了他们孤僻、偏执而又自卑的心理,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们,这就需要时常走乡串镇,进行家访。

你们肯定是没见过,现在还有屋里全是泥土的房间,第一次去学生家的时候,真的没想到他家条件有那么差,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茅草土墙、家徒四壁,每日都是烧柴煮饭,连鸡蛋都买不到,更别说肉了。

由于严重营养不良,

这里的孩子普遍低于同龄小朋友的身高。

孩子们放学回家,

不是放牛割草就是喂猪,

不是下地干农活,

就是在家照顾老人,

衣服脏了自己洗,

鞋袜破了自己补。

直到晚上他们才有时间看书做做作业。

但他们却没有任何抱怨,

作为他们的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即使处在逆境之中,也要勇敢面对。

熊亚琴作为坚守山村的教师之一

日复一日面对着黑板和孩子们求知的眼睛

无怨无悔地守候着这些孩子

她的家离马鞍小学有几十公里的路程

家中有一个病重的母亲

弟弟出生不久

便得了脑积水

一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她过着清贫的日子

照顾着体弱多病的弟弟

然而,这里有着这样一群美丽的人

怀着炽热奉献的心

舍小家为大家

把情感寄托给了教育事业

撑起了留守儿童的明天和希望

在这片土地上

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为他们撑起爱的保护伞。

 


 

播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