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变形记》旅行中的寂寞心情
2016/10/11 15:48:09

他们,第一次远离1400公里外的毕节,

来到繁华的深圳。

他们,不止一次地缺少父母的陪伴,

被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

他们,第一次面对不熟悉的新家,

第一次感受陌生父母的关爱,

第一次感受梦想的距离。

然而留守的印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密不透风,格格不入

第一天来到海洋馆里,看到梦幻斑斓的色彩,仿佛似一个个美丽不真实的梦,羽毛般轻盈,温柔飘落他们身上。城里孩子习以为常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那么新奇独特。

那是一堵无形的墙,密不透风,仿似隔绝了整个世界,一路上的缄默不语,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在这方面的固执,孩子们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对于陌生的食品,他们拒绝接受,从未尝过洋快餐和螃蟹的他们,咬了一口便以不好吃为由丢掉了,这让人始料未及,而对于陌生的人他们拒绝接触。

当不得不与工作人员和城里孩子共处,

他们选择更多时刻的沉默。

留守,让他们与这个巨大的新世界格格不入。

冷若冰霜 孤独内向

第二天晚上,在惠州海边KTV里,缠绕着流于表现的自信像脆弱的心墙,任岁月的踉跄抚平沧桑,无数个黑暗深遂的夜空,教会了他们独自一个人成长。

坚强的力量,是他们童年的必修课程,

孤单的滋味,是他们必须品尝的苦涩,

内向的模样,是他们挥之不去的符号。

面对大家的关心,他始终带着尴尬的微笑,在沉默中战战兢兢,只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害怕轻易付出感情,更害怕伤痛重新降临。

挥之不去的阴暗自卑

第三天在深圳博物馆里,失去焦点的眼神四处张望,略带紧张的嘴唇微微抿着,稚嫩的脸庞不曾出现自信昂扬,低耸的脑袋始终不言不语。

晚上他们一起聚到非常童年音乐会上,

和非常童年的孩子一起狂欢。

绽放的舞台,永远留给有梦的孩子,

让孩子们在舞台上挥动蝴蝶的翅膀。

留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伤痛

如果童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被无形剥夺,

你愿意吗?

而这不是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

也不是在一个家庭里,

而是6000万未成年人,

未来中国的五分之一。

那密不透风的格格不入,就让我们敞开无私的心扉去接纳,

那冷若冰霜的孤僻内向,就让我们用温暖的爱意去融化,

挥之不去的阴暗自卑,就让我们用赤诚的阳光去照亮希望,

我们虽有6000万留守儿童,

我们更有14亿同胞,

只有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关注与关爱,

才能让孩子们的明天更有希望!

播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