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16-2017年度中国篮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其中,澎湃新闻于2016年12月5日刊发的《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乡村教师张琼琼和他的留守儿童篮球队》——《大山·篮球·梦》获得年度视频作品奖。视频记述了一位乡村老师用篮球改变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为孩子的未来铸就梦想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马作宇(左一)、乡村教师张琼琼(右一)等与篮协主席姚明合影
梦开始的地方
凉亭坳,这个距离怀化市区30公里的湖南省级贫困乡,在这个人口约22000人的乡村中,外出务工者超过5000人。2013年的初冬,26岁的特岗教师张琼琼乘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了凉亭坳,开始了他凉亭坳小学体育老师的新生活。
在留守儿童占比接近七成的凉亭坳小学,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导致性格叛逆、暴躁,缺乏安全感,甚至有一些性格障碍和情感表达,在学校中也经常和老师发生争执和冲突。由于经济的贫穷和物资的匮乏,这里的孩子通常无法读完书,早早辍学,十几岁就会到沿海城市打工谋生。
汗水铸就梦想之路

张琼琼带着学生跑步
大山里的留守儿童都很孤独。尤其是女孩,家人不在身边,比较弱势。可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张琼琼能做的实在有限,思索再三,曾在前中国男篮主帅王非篮球训练营当过两年教练的他决定带着她们打篮球。于是他从仅有的11名“比较听话”的五年级女生中挑选了七名队员组建了第一支女子篮球队。这些孩子们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可谓是从零开始,训练十分艰苦,连放暑假和寒假也没有耽误。他们的爷爷奶奶没钱为她们买训练装备,张琼琼就自己掏出2000多元为她们购置篮球、球衣、球鞋等装备。而那时张琼琼的工资也不过1600元左右。

学生们在球场上训练
当年的水泥地球场让这些女孩子吃尽苦头。每逢寒冬,很多队员的手背因练球而红肿皴裂。起初晒满了稻谷的篮球场终于派上用场,成为了孩子们训练的场所,每周训练4天,早上课前一小时,下午课后一个半小时,暑假和寒假也一如既往,不曾停歇,凉亭坳小学中开始常年回荡着篮球拍打地面的声响。
相信梦想的力量
张琼琼的执着和队员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后来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们开始逐渐在市里、省里的青少年比赛中展露头角。在怀化市鹤城区中小学生篮球赛中,初出茅庐的凉亭坳小学女子篮球队一鸣惊人,以76:0的比分大胜,证明了自己,也反击了场边一些人对她们是农村人的嘲笑。在第27届CPBA全国苗苗杯篮球赛中,凉亭坳小学女子篮球队以黑马之姿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震惊整个湖南。

张琼琼和他的篮球队队员合影
篮球成了连接凉亭坳和外面世界的纽带,对这个学校乃至整个乡村的改变都是显著的。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地方,帮助学校改善学习条件,很多网友看到之后到凉亭坳去支教,希望能带给这里的孩子好的影响和改变。而队中的“王牌球员”张丽君随后被全国篮球名校长沙雅礼中学特招,她同届的队友也都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怀化市区内或更好的中学就读,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凉亭坳经济的贫穷和物资的匮乏非篮球所能改变。但篮球却让孩子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因为心怀篮球梦想,孩子们克服重重困难,艰苦训练;因为心怀篮球梦想,孩子们遇到挫折也从未退缩。这一切,都只因她们心中想要实现的篮球梦想。而她们也因为篮球梦想,获得了机会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篮球温暖了寒冬中的凉亭坳,也点亮了这些留守女孩的梦想。
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来自他人的关爱,而留守儿童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关爱与呵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是一种“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担当。台铃会坚持梦想,坚持在公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