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面对。这些留守儿童需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关心和关爱,也更加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关爱。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到底该如何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父母要与子女勤沟通。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何方,无论我们有多累,孩子的成长毕竟只有一次,你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跟孩子的沟通,哪怕你不在他身边,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每天都要进行视频沟通,这样才可以时刻让孩子感知到我们就在他们的身边,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及时得知,也能最快速的给予处理和解决。
建议家长不要不告而别,要给孩子一个真诚的交待,争取孩子理解,让他们坦然面对和坚强生活。与家庭保持联系,给陪伴孩子的老人多一些电话,平和地与老人交流,不要动不动就责怪老人。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联系,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第二、父母要多关注子女的成长。
关注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更不是老师、爷爷奶奶发现问题反馈给你后,你一味的加以斥责。这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这样的关注就像是雪上加霜,不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还会起到非常大的反作用,适得其反的事情,还不如不做。真正的关注,是在于润物细无声的观察,发现问题的苗头也要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疏通。
如果您夫妇二人皆需外出打工,建议把孩子带到身边上学,或者母亲在家陪伴孩子。如果条件允许,请尽量在家乡附近就业创业,兼顾经济收入与照顾孩子,在养家育子中不缺位,让孩子的童年因为父母的陪伴充满阳光。
第三、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校在这一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老师要注重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必要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古怪,孤独内向,这些问题的纠正就要靠学校教师的教育。住校留守儿童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心理、行为,学校教师能够很快的关注到,寄宿制学校教师担当了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面对家庭教育的中断和家长责任的缺失,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引导者。
第四、鼓励少年走出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待青少年更加如此,所以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跟其他孩子去接触,多过集体生活,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在心智上也更加成熟,才是真正的治标又治本。
▲台铃梦想公益《梦想变形记》节目,让孩子们看到广阔的世界
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在暑假期间,把孩子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工作之余好好陪着孩子。在这样宝贵的时间里,可以带孩子多在城市里走走,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孩子消除对城市的陌生感,这样也便于孩子理解父母为何要离家打工。
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只有一次,过了某个时间节点,再做什么就来不及了。台铃梦想公益在此呼吁:父母、学校、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给与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积极引导他们奔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