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之道,梦想·朗读者第三期:草
2018/4/16 15:37:35

趁着春光明媚,携家出游踏青的朋友们应该可以看到:除了可以看到盛开的桃花,这让你迫不及待地按下快门;还有路边两旁蔓延开来的小草可曾让你驻足停留?草色青青,却也是别有一番风景。

继何谓文化,梦想·朗读者第二期: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之后,今天要给台铃梦想小学的孩子们及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朋友们带来梦想·朗读者第三期节目。第三期邀请到的节目嘉宾是来自深圳的王博龙先生,他要朗读的是来自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做《草》。

既然是出自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课本,这篇短文读起来当然也就是半文半白。时至今日,我们已无从得知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但是,正如王博龙先生所言:“这篇文章寥寥数语就描述出了草的形状、分布,以及它的状态。”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正因为草面对生存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所以王博龙先生的这个问题:“课文读完了,我不知道镜头前的你有什么想法?”,相信孩子们看完后应该都得到了一些启发吧,有了自己的答案吧。

嘉宾简介:王博龙,深圳文化人、影视导演、自媒体《新话字典》主讲人

一方面,草的那种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确实令人折服,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很是值得孩子们学习,当然,也包括我们;另一方面,草的那种主动适应生存环境,主动做出改变的生存之道又何尝不让人赞叹呢?

当然,作为一个人,我们也要学会分辨事物的两面性,就跟分辨草的良莠一样,从而争取做到去芜存菁。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坚持做下去;对自己、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坚决抵制。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们留下良好的成长环境。

就如同王博龙先生提到的那首歌一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留守孩子们虽然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他们非常乐观开朗,积极上进。凭借着像小草一样顽强、倔强的品格,我们相信留守孩子们一定会冲破困难,最终成才。这也是本期节目嘉宾王博龙先生选择《草》这篇文章的初衷所在。

台铃梦想公益愿和大家一同守护孩子们头上的这片蓝天,同样也希望孩子们脚下的大地草色青青。孩子们,通过王博龙先生朗读的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积极思考的大脑。

民国小学语文课文《草》全文

草,根浅而茎弱。

硗(qiāo)瘠之土,亦能繁殖。

故山坡、水涯及崇崖、峭壁无不有之。

春时,草色青青,随处蔓延。

秋冬,霜雪降,则茎黄而枯。

其根及种子伏于土中,次年复生。不假人力之种植也。

谷类为草之有益者,则用人力耕种之。

至良莠之属,能害嘉谷。

则芟(shān)刈(yì)之。

或于冬间纵火焚之。以其灰为粪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