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愿有更多人的关注
2018/2/3 15:41:40

现代社会中,许多孩子的内心充满着孤独和对亲情的渴望。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很多留守儿童却只能伴着‘亲情饥渴’而成长,他们中的一部分性格孤僻,自闭、自卑,当然也有天性乐观的。

随着年岁的增大,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也不例外。没有过类似的成长经历,可能无法真正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可以听听网友的心声,来感受那份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

 

第一位:从三个月大开始留守到现在20了。小时候过年爸妈回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问我爷爷奶奶这是哪来的小孩。再大一点懂事了,夏天晚上跟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看见天上有飞机就问爷爷奶奶是不是爸爸妈妈要回来了,得到否定答案之后,就在奶奶怀里哭不停,然后睡着了。

小学三年级,学校里组织给留守儿童送温暖,一个人一块小蛋糕,班主任说,是留守儿童的站起来一下,我没站,不过班主任和我爸妈是朋友,知道我是留守儿童,所以放学后给了我一块蛋糕,我把蛋糕扔掉了。

家里有一台摩托车,每次爸妈过年回来都开,我可以根据引擎的声音(应该是引擎吧)知道爸妈是不是回来了,声音还在老远呢,就知道爸妈回来了,每次听到都特激动,冲到门口叫爸妈,他们都夸我耳朵很厉害,这都知道,哪有厉害啊,不过是特别上心而已。

每次爸妈去外地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临行前总要抱着他们大腿,小时候呢就把我骗到房间让我弹琴,然后说他们去给我买糖吃,结果就不见了,长大一点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就是追着车跑了,边追边哭边哭边喊,后来整条街都知道我追着车跑了。

 

第二位: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随着浩浩汤汤的打工浪潮前往充满着奇迹和活力的深圳开始了长达二十几年的农民工生活。而我便留在农村的爷爷奶奶身边。

当然,贫穷落后的农村里,我不是特例,我的身边,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只不过我是父母都不在身边,别人家至少有个爸爸或妈妈。

小时候,父母两三年回一次家,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没有父母这个概念。爷爷奶奶就是我最亲近的人,父母回来我从来不亲近他们(年少不懂事)。

回首过去,我没有和父母牵过手,不知道父亲的肩膀有多宽厚,也不知道母亲的怀抱有多温暖。

实话说小时候的我,压根没有一个女孩子的样子。田里玩泥巴,捉蚯蚓当饵料钓青蛙(城里人应该没玩过,现在我为当初杀戮青蛙们的行为感到羞愧),邋遢至极乱糟糟的头发甚至长过虱子。那个时候,一毛钱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我曾经在一条臭水沟里发现过两毛钱的纸币,左顾右盼了一会儿确认没人之后捞了起来,清水冲干净晒干后拿去买了两根辣条。

在我的记忆中,小学阶段我一直吃的都是不完整的苹果和梨子。爷爷奶奶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勤俭的人儿。爷爷最喜欢在傍晚的时候去集市买剩下的水果,这些水果往往都是烂了一点儿的。拿回家,奶奶用镰刀把坏掉的部分挖掉,洗干净了给我和弟弟(我三岁的时候弟弟也出生了,也被送回家来)吃。

如今的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全新的生活。我理解了父母在外打工的不容易,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我的童年虽然没有父母的教诲和陪伴,却也很传奇又接地气。

我比别人更早地独立,比别人更加明白亲情的珍贵,我也更能去珍惜身边人对我的每一份关爱。过去那些看起来潦倒,别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很美好很神奇的回忆,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自己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磨砺和挫折。

 

​第三位:1、打架没有父母替我撑腰,被别人父母威胁过。这真的是一大悲剧。有时候明明没有打架,有小朋友故意说我打了他…

2、特羡慕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小学二年级就拿着我妈的婚纱照蹲在路边哭。哎,大人总以为小孩没有忧愁…

3、过年父母会回来,过完年,总是趁我上学的时候离家。我放学回家看到家门口晒了很多衣服和被子我就会猜:这么多东西都搬出来晒了,我妈肯定还在家…忐忑地去各个房间找,也许我妈在厨房,也许我妈在院子里,也许我妈在后面的厕所里。家里寻了遍,知道妈妈已经走了。还在爷爷奶奶面前装作什么事都不在意的样子。

4、最怕听的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第四位:在老家好像和我一般大的同学很多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到沿海一带城市追梦。我爸妈在深圳待了十来年,没办法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出来。我小学四年级开始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爷爷奶奶带我。印象里妈妈第一次来学校看我,给我带了一碗家乡鱼,我很不争气的哭了,还要和妈妈说辣椒进了眼睛。外表刚强是大多留守儿童给旁人的感触,内心其实极度缺乏安全感。

爸爸妈妈一年最多回来两次,每次送他们返程,我总会落泪,告诉他们能不能不要走,我很想他们。他们偶尔会给我写信,偷偷的在信封里塞一张5块10块的纸币一并寄到学校。那是最开心的,希望班里同学都知道我收到了来自深圳爸妈寄来的信还有零花钱。

想起来龙应台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从四位网友的年少经历大概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并没有被生活击倒,相反孩子们学会了更快的从逆境中成长。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相信这个词汇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存留在档案中。

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台铃梦想公益会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因为有梦,所以坚持。